★让文明行为成为习惯 让志愿服务成为时尚
2021年9月10日 星期五
〓导读〓
【漯河】开展“护苗·开学季”专项检查
【封面新闻】最美教师申中华:一片丹心育英才
【荣誉】我市8名老师入选河南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
【十佳市民】7月份“十佳市民”事迹简介
【核心价值观】徐红琴:带领大家做公益
【爱心桥】爱心人士救助贫困大学生
【好人好事】热心市民帮男童找家人
●漯河手机报每天为您播报本地最新资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漯河手机报微信:lhmcw0395
【漯河】
开展“护苗·开学季”专项检查
-------------
9月7日,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开展2021年“护苗·开学季”专项检查,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为学生秋季开学保驾护航。
此次联合检查,以市实验中学、市第二实验中学、漯河四高等学校周边的书店、文具店为检查对象,重点对是否存在无证经营,是否存在侵权盗版教辅,是否含有淫秽色情、暴力恐怖、封建迷信等内容的非法出版物,是否销售非法和违规报刊等进行了检查。检查人员每到一处都仔细甄别各类出版物,并要求出版物发行单位守法经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此次检查,共抽检特价书店、许慎书园、益友书店等出版发行单位12家,未发现发行非法出版物等违法行为。
据了解,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保持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整治高压态势,筑牢文化市场安全防线,坚决查缴含有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等国家禁止内容的出版物,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晨阳)
【封面新闻】
最美教师申中华:一片丹心育英才
-------------
近日,漯河高中老师申中华获评“出彩河南人”2021最美教师。
从事英语教学20多年来,申中华在教学教研教改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向全国知名高校输送了近千名学生,获得过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作为班主任,申中华恪守“公诚爱严”的校训,注重以诚育人。对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他耐心指导;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他及时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上进的学生,他甘做人梯、当引路人;对落后的学生,他更加悉心教导。
教学中,他惟日孜孜,钻研业务,坚持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在实践中探索出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早在2002年,申中华就在学校创办了“英语角”。
申中华守正创新,坚持以教研促进教学,先后发表多篇论文,参编四本教辅。他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致力于探索情境式教学,实现英语教育由“语言——单词”型教育到“语言——思维”型教育的重要转变,促进英语学科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他首创了“蓝青带教,点面结合”的带教方法,坚持每周听青年教师的课,通过面对面指导、手把手教学等方式,为学校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青年教师。
如今,正在水坑赵村驻村的申中华,在做好第一书记工作的同时,还主动化身“义务教师”“就业导师”,自掏腰包为当地学生购买教辅资料,为村里的初高中生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在乡村小学开展“中华英才支持计划”志愿服务。(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尹晓玉)
【荣誉】
我市8名老师入选河南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
-------------
近日,在省教育厅开展的2021年中小学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中,我市有8名老师入选。分别是:
钱曙光 漯河市漯河小学
冻春丽 舞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何华平 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西湖学校
魏 娟 舞阳县第一实验中学
寇晓娜 临颍县颍川学校
孔梅阁 漯河市郾城区第二初级实验中学
杨晓柯 漯河市召陵区召陵实验高中
【十佳市民】
7月份“十佳市民”事迹简介
-------------
王耀停,男,49岁,市公安局源汇分局禁毒大队辅警。2021年5月24日晚,王耀停下班回家走到公安街北段时,捡到一个黑色手提包,里面有身份证、银行卡和七八万元现金。他通过包内名片上的电话找到失主李某,核实身份后将手提包交还失主。经了解,失主李某是一名货车司机,包内装的现金是刚收到的货款。李某拿出一沓现金向王耀停表达感激之情,被王耀停拒绝。5月27日,李某将一面锦旗送到市公安局源汇分局,向王耀停表示感谢。(源汇区委宣传部推荐)
何占强,男,53岁,召陵区老窝镇支毛陈村党支部副书记。2005年以来,何占强任支毛陈村调委会基层调解员。他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坚持让“群众怀着怨恨来,带着笑容归”。十几年来,他调解案件5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没有发生一起因调解不及时或不合法导致的民转刑、民转非案件,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召陵区委宣传部推荐)
张剑,男,36岁,市发改委驻临颍县三家店镇宋小庄村第一书记。今年进入汛期以来,他组织村里所有党员成立抗洪抢险突击队,备齐抗洪物资,连续一个多月坚守在村里。7月21日21时,张剑带队排查清潩河支流外沟河时,发现一处河堤发生管涌,立刻上报镇党委,并组织人员抢险。经过两个多小时奋战,他们成功堵住管涌。随后,他安排突击队员轮流休息,自己却坚守一线,彻夜未眠。(市发改委推荐)
吴春祥,男,56岁,临颍县石桥乡三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7月24日,吴春祥组织两辆卡车,带领3名救援人员载着面包、水、蔬菜等价值3万余元的救援物资,连夜奔赴受灾严重的新乡市凤泉区大块镇秀才庄村。看到当地道路积水严重,物资难以运输,吴春祥自掏腰包购买了冲锋舟开展救援。在两天的救援行动中,吴春祥几乎没有休息,驾驶冲锋舟转移安置群众数十人,并将物资及时送到灾民手中。(临颍县委宣传部推荐)
杨合兴,男,65岁,郾城区裴城镇第三中心小学退休教师。他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积极参加党史宣讲,被特聘为党史研究推广员;撰写几万字红色宣传材料,到红色景点义务讲解革命故事;筹资近十万元,组织村民成立漯河市古韵曲音艺术团,自编自演现代戏曲。他动员村民回乡创办企业,吸纳附近十几名困难群众就业。(郾城区委宣传部推荐)
陈耀军,男,43岁,郾城区实验小学教师。我省遭遇特大暴雨后,他出资5000多元,迅速联系其他爱心人士采购300包卫生纸、100箱纯净水、70箱饼干,以及面包、方便面、毛巾等物资送往受灾比较严重的周口市扶沟县曹里乡韩家村。当得知因灾情导致血库告急时,他又主动到献血屋参与献血活动。在他的带动下,学校其他教师积极响应,带着家人参与各种志愿服务,共同为抗洪救灾贡献力量。(郾城区委宣传部推荐)
陈秋红,男,54岁,舞阳县文峰乡乌金陈村党支部书记。2021年6月24日下午,文峰乡康堡村一名12岁男孩到乌金陈村附近澧河洗澡时发生意外。几名村民发现后,因不会游泳,便急忙打电话向陈秋红汇报。陈秋红火速赶往事发地,连衣服都没有来得及脱,便从3米多高的陡坡跳进了河水中,拼尽全力推着孩子往岸边游。正当陈秋红筋疲力尽时,他的一条腿又被水中杂草缠绕动弹不了。经过拼命挣扎,陈秋红得以脱险,并成功把孩子救到岸上。110民警赶到后,陈秋红默默离开了。孩子家长多方打听才得知是陈秋红救了孩子,专门制作了一面锦旗向他表达感谢,并决定给孩子改名叫“宋党恩”。(舞阳县委宣传部推荐)
赵心瑜,女,30岁,市第二实验中学教师。2021年4月底,赵心瑜右脚踝关节处不慎烧伤,为不耽误教学工作延误了治疗,后被诊断为三度烧伤合并严重感染,不得不做了部分切除缝合手术。术后,她不顾医生叮嘱,带着轮椅和拐杖回到学校。教室在四楼,她就拄着拐杖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单脚蹦上去;无法站立,她就跪在凳子上讲课。一天下来,右腿疼痛,左腿因承重过度也开始肿胀。即使这样,她也坚持站着给学生上课,从早读到晚辅导,一周27节课一节不落。她坚强乐观、爱岗敬业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市教育局推荐)
胡国伟,男, 50岁,河南新大新商贸集团董事长,漯河市七届政协委员,在我市投资兴建新大新生活广场4个。他事业成功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新大新商贸集团先后为贫困大学生捐资200余万元。今年我省发生洪灾后,截至7月底,他共捐赠物资价值100多万元,其中舞阳新大新店捐赠物资价值10多万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新大新商贸集团低价出售货品并组织10余辆车为顾客送货上门,为平稳物价、确保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舞阳县委宣传部推荐)
徐翠品,男,汉族,50岁,市创文办督导二处副处长。2019年3月,他到市创文办工作,至今已走遍全市1000多个住宅小区,督导全市994个“三无”楼院全部转化升级,指导各街道、社区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今年6月以来,他因劳累导致右侧手臂出现麻木、疼痛,医生建议他在家休息。但创文工作进入迎检阶段,时间紧、任务重,他每天用一个厚围巾层层包裹着胳膊,在各社区不停奔波。他带病工作、忘我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着身边的同事,诠释了创文人的责任和担当。(市创文办推荐)
【核心价值观】
徐红琴:带领大家做公益
-------------
友善如公民德行的阳光,它为人际关系注入正能量,为社会和谐提供润滑剂。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显著区别,就是人与人的交往突破了血缘和地域的限制,构建起一个“陌生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亲善、互助、友爱变得尤为珍贵。
带领大家做公益的徐红琴,就是我市众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表之一。
徐红琴49岁,是省舞蹈家协会会员、巿体育舞蹈协会副秘书长。从2013年至今,她在市区烟厂花园广场免费教社区居民跳形体操,带领大家强身健体。平时,她组织喜欢文艺、热心公益的居民排练文艺节目。
徐红琴感觉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更多的热心人参与进来。于是,徐红琴提出“做公益换课时”方案:参加社区背街小巷大扫除、防溺水宣传等公益活动后,可持社居委开具的证明到她的艺术培训学校免费上课。
徐红琴发挥自身优势,在网上开直播课,带领大家在家锻炼身体。同时,徐红琴组织亲友、邻居成立志愿者团队,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投身社区公益活动,助力疫情防控。
前不久,我市开展中心城区全员核酸检测,徐红琴带领志愿者帮忙维持核酸检测采样点现场秩序、登记个人信息。核酸检测采样工作结束后,徐红琴又带领志愿者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卡点的值班值守工作,并协助社居委工作人员开展人员排查等工作。(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震)
【爱心桥】
爱心人士救助贫困大学生
-------------
“感谢伯伯对我的帮助。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到大学后好好学习。”9月7日上午,拿到2000元助学款后,贫困大学生张钰彬感激地说。
今年8月下旬,本报对张钰彬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报道。8月24日,漯河昊德爱心中转站负责人张瑞昊看到报道后联系了记者,表示非常欣赏张钰彬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希望用漯河昊德爱心中转站众多爱心人士捐献的爱心基金,帮她解决燃眉之急,完成大学学业。
9月7日上午,漯河昊德爱心中转站的爱心助学款通过市慈善总会账户,转到了张钰彬的银行卡中。张瑞昊表示,张钰彬家庭困难,等她开学时,亲自开车送她去学校。(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国霞)
【好人好事】
热心市民帮男童找家人
-------------
9月4日晚上9点半,家住恒大名都小区的米洋和家人走到单元楼道口时,发现一个两岁多的孩子一边大声哭泣一边拍打楼道门。米洋将门打开后,发现孩子穿着睡衣,哭喊着找妈妈。
米洋耐心安抚小孩并询问其家住在几楼。孩子只说出了“2”。米洋便和家人抱着孩子到2楼询问。无果后,米洋将孩子带到自己家,同时在小区业主群里发消息询问,有业主称孩子是27楼的。米洋带着孩子到27楼后发现,孩子家的门开着,屋里没人。之后,米洋通过小区物业管理人员联系上了孩子的父母。
原来,孩子的父亲当晚要去乘高铁,让妻子趁孩子睡着开车送他。孩子醒后,见家里没人便打开家门乘电梯下了楼。(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陶小敏)
漯河日报社荣誉出品
统筹:左小正
见习编辑:吕雪莹
审校:王艳东
编委:李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