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夜市“泰酷辣”!丨大河风物

2023-07-14 22:00:55
夏天到了,夜市成为很多人的心头好,找一个大排档,与三五好友,点七八种小吃烧烤,来十多瓶冰镇啤酒,聊着无边无际的闲话牛皮,那是再惬意不过了。
若论哪里的夜市最热闹,哪里的小吃最美味,“八朝古都”开封一定榜上有名。《东京梦华录》里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这是当时东京夜市的真实写照。所以,北宋开封夜市被誉我国夜市“鼻祖”,现代人晚上的“逛吃逛吃”在一千年前就已实现。
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气质,北宋开封有着富丽、典雅、包容、市井等多个面容,但为后世传承沿袭最多的,应是中国夜生活发源地的那股浓厚烟火气息。开封,关键在一个“开”字,一切要从“开”字说起。
开封,夜生活的源头
“开”是城市布局的开通。“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是唐代长安布局,确实是恢宏壮观,但有着整齐而又森严的“坊市”格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却是诸多不便。 
而北宋开封则将封闭式的“坊市”结构彻底突破,城市内部布局发展为街市、桥市的坊市混合型,坊市不再以墙作为界限,官署、民居、商铺的分区逐渐模糊,就像突然蜕变成了一个活脱脱的孩子,每一处都是灯火,每一处都是人流,这与现代的闹市步行街是一致的,让人真切体会到那句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开”是市场管理的开放。唐代长安是有宵禁的,为了便于管理, 每天日落后“坊市”便互不流通,不允许有人上街,否则将受到严厉处罚,那自然是空荡荡的无趣。

而北宋开封则不一样,城市行政管理体系已由坊市制转变为厢坊制。城市管理者有着较强的“松弛感”,商用、民居限制起楼的禁令也渐渐废弛,使得居住与商用在有限的平面空间内得到更有效的开发利用,立体空间的拓展呈现上升势头。蓬勃蔓延的商业活动开始无处不在,且不再受交易时间限制,店铺想什么时候开门就什么时候开门,所以灯火通明、叫卖不绝,人们晚上想溜达就溜达,想吃夜宵就吃夜宵,反正谁吃谁胖,谁吃谁掏钱。 

电视剧梦华录》里,没有宵禁的“东京”
“开”是餐饮技术的开发。我们翻开《东京梦华录》,会对开封美食有所了解。据统计,这本书里一共涉及美食300多个品种。当时流行的下酒菜肴有百味羹、旋索粉、紫苏鱼、鹅鸭排蒸、荔枝腰子、入炉羊、炒蛤蜊等等数不尽数,是不是比相声里面的报菜名还得劲?
至于做法,那更是丰富之极,烹、烧、烤、炒、爆、溜、煮、炖、腌、卤、蒸、腊、蜜、葱拔等复杂的烹饪技术,这些手段在宋朝逐渐成熟或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且,北宋开封已有开设专门的冷饮摊,外卖小哥在《清明上河图》里也已出现。
隐藏在《清明上河图》里的“外卖”  图源wikimedia commons,制图:星球研究所
“开”是大型酒楼的开启。宋朝人为了吃是不惜本钱的,所以开封的酒楼饭店非常多,“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其余皆谓之脚店。”这其中最著名、最繁华的叫矾楼。“记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矾楼。”矾楼有多大?你尽管想象吧,答案肯定出人意料,“饮徒常千余人”,竟然可以接待一千多名客人。
《清明上河图》里的酒楼  图源:wikimedia commons,制图:星球研究所

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樊楼在剧中出现了许多次,也是明兰曾经一直想去的地方,此处的樊楼即北宋历史上的矾楼。在电视剧《梦华录》结局,赵盼儿三姐妹终于开启了她们梦寐已久的酒楼,并将之经营得越发红火,这也有着可靠的历史真实依据。怪不得有西方学者羡慕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一个看城门的士兵。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不妨放开想象的翅膀,北宋开封城最多的时候,竟有居民百余万人口,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好一个市井世界、烟火人间。

往事越千年,并不如云烟。今日的开封照样是美食之城,开封菜是豫菜发源地,而豫菜曾被称为中国八大菜系之母,若再往前“倒带”,中华厨师之祖伊尹就出生于开封杞县的空桑,最推崇的就是“五味调和”,底蕴在那儿摆着呢。如果四海游客来到开封大吃特吃,保证三天不重样。
开封鼓楼夜市
请君看去。现在的开封城里,开着好多夜市一条街,越晚越精神,喧哗程度与古时毫不逊色。处处灯火通明、连接成海,家家人头攒动、游客如织,“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升腾的烟气,悠扬的吆喝,林立的招牌,流动的小吃,这真是美食的世界,吃货的天堂。
夜市摊上各类美食琳琅满目,让人垂涎三尺,不仅荟萃各类开封美食,而且还有着全国各种经典小吃,小吃的蒸气袅袅氤氲了古今之别,这座城市眉眼间流溢出与千年之前遥相呼应的神韵气质。
开封夜市,人间烟火
请君听来。“黄焖鱼热咧”“五香兰花豆五香卤鸡头”“五香花生仁,花生仁五香”“小笼包、烤串、酸奶罐头”“扒广肚、爆腰片儿、糖醋熘鱼带焙面儿啊”……开封夜市吆喝叫卖声悠扬如歌、百转千回。滋啦作响的是炒凉粉,小铲子叮叮当当翻炒如飞,再倒一些油,热油和凉粉混合在一起,使打着滚的凉粉变得更加焦香,仿佛能听到,来一份吧?
在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我们感受到夏天的美好、生活的美好,这是一种朴实的热情,是一种豁达乐观的性格,让人觉得一下子与这座城市没有了距离。再加上人群的交流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真是热闹非凡。
开封夜市美食
请君品尝。开封灌汤小笼包渊源要追溯到北宋的“王楼山洞梅花包子”。“先开窗,后喝汤,再吃满口香”,入口细嚼,皮筋道、馅鲜美,那滋味妙不可言。羊肉炕馍能让人香得黯然销魂,得趁热吃最好,咬上一口,齿牙生香,让人瞬间好像身在大草原上,拥有了无数的羊群。另外,鲤鱼焙面、麻辣羊蹄、套四宝、杞县砂锅、羊肉汤、杏仁茶、开封桶子鸡、麻辣花生、花生榚、四味菜、羊双肠、红薯泥……这些一天晚上都吃不完。
开封夜市小吃种类繁多
关于杞县红薯泥,还有一个有趣故事。据说,林则徐与洋人吃饭,洋人拿出冰激凌来,林则徐见冒烟,以为热就吹了吹,遭到嘲笑,于是回请洋人吃红薯泥,外表好像是冷却的,一丝热气不冒,洋人以为不热,挖起一勺就送嘴里,结果烫得哇哇大叫。那是自然,因为红薯泥是配着白糖炒成,并用滚油封顶,散热极慢,看似琥珀生辉,吃起来濡香甘甜,却非常烫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更吃不了红薯泥呀。
吃得心满意足后,再来杯菊花茶,泡在透明玻璃杯里,能看到一朵纤毫毕现的硕大菊花在水中绽放,闻之催人心神平静,抿上一口,滋味甘平,清香之气流转悠长。
旅游有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以“吃”字居首,可见让游客吃得舒服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作为职能管理部门和各个饭店商家,在优化服务、提升质量上无止境。

如何进一步扩大开封美食的影响力,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开封大快朵颐,甚至推动#开封美食#话题频频在互联网走红出圈,笔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持续下功夫。

要倾力维护人情味烟火气。北宋开封是市井文化的重要发展时期,以城市为载体,以市民为中心,大家都可以随意去勾栏瓦肆中享受生活,品点心果子、饮浊酒粗茶、吃美味佳肴、赏戏剧杂耍,这就是平凡的幸福。《管子》中曾有一句话,对市井的解释非常直白:“处商必就市井”,反过来说,只有满足了大众消费,城市里的商业贸易活动才有可能繁荣,这满满的烟火气正是一个城市最为宝贵的活力。

今年淄博一直很火,有人说,去淄博吃的不是烧烤,而且体验浓浓的人情味。这一句发自肺腑的评价,对于所有城市而言都应有所启发。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要在保证食品安全消费有序的情况下,多为商家营造宽松经营环境。而作为商家,不能想着做“一锤子买卖”,也不能看碟下菜,而要以物美价廉,以真诚的笑脸喜迎所有宾客,让消费者真切感受到开封人热情温暖的待客之道。厚道的人不吃亏,金杯银杯不如好口碑,口口相传的好才是真的好。
“白天是开封,晚上是汴梁”
要善于弘扬文化味老字号。在开封,无论是吃还是游,都有深厚的文化味值得挖掘。要在大宋美食传承的历史背景下,串起传统美食与开封的记忆和情感联结,深挖小吃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渊源,依托“非遗”评选、地方代表性美食评选等平台打响名号,多多宣传标志性美食。
老字号的价值在老,出路在新。开封老字号餐饮品牌众多,要发挥表率作用,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既讲好老故事,又不断研发新产品,既保持小吃夜市优势,又在传承开发宋宴等方面上做文章,让顾客在享受宋朝美食的同时,又能全方位、多角度、沉浸式体验宋文化,有效提升开封美食的知名度。目前,开封市委、市政府正在大力推进文旅市场品质提升专项行动,着力推行“豫菜创新、宋宴推广”助力文旅市场优化提质,这值得期待。
人头攒动的开封夜市
要注重打造新潮味打卡地。作为开封美食,不能以“老”自居,存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等守旧思想,而要积极拥抱年轻人、拥抱互联网,将蕴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时尚文化、网红文化有效融合,多打平价牌、趣味牌、青春牌,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与青睐。要多欢迎旅游特种兵们的光顾,通过美味推动他们自发讲好开封美食故事。
除了现场消费以外,还可以运用影视剧、短视频、直播带货等多种手段,打造消费新热点。正像电视剧《梦华录》、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发挥的重要推广作用一样,目的是使网友们在深切感受活色生香、琳琅满目的烟火气息背后,触摸到精致典雅的宋“潮”文化美学,还有开封这座城市生气勃勃的奋进脉搏。
汴梁小宋城
“东京真是富贵迷人眼”,其实,她如今属于每一个热爱生活的我们。在炎炎夏日,开封发出热情邀约:汴梁美食知多少,请你来尝好不好?
本稿图片及视频来源: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开封日报河南日报、鼓楼之声、汴梁小宋城、开封美食玩乐等


编辑:张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