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学历和追逐财富,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和会思考的人。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学历和追逐财富,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和会思考的人。”对于爱读书的林高阳来说,杨绛先生的这句话让他感触颇深。
拿起一本书,与书中人一起经历悲欢离合,是林高阳最惬意的时光。他家的客厅没有电视墙,只有一面书柜。书柜上摆放《史记》《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安娜·卡列尼娜》《平凡的世界》《活着》《日出》等书籍。
“这些书就是我的精神家园。作家谢冕说‘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我对此特别赞同。”说起读书,林高阳兴致勃勃,“阅读让我的生活充实且有趣味,让我在平常生活中一直保持着热情。每每读到这些书籍,都感觉是在与先贤对话,与他们的灵魂为伴。”
林高阳是历史老师,对文史类书籍情有独钟。一本《史记》,林高阳读了数遍,为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着迷。“读史明理,读史明智,读史让人知兴替、明得失、受鼓舞。”说起读史的感悟,林高阳感慨万千。
在他的带动下,家人也很喜欢读史书。前几天,一家人就吴王阖闾因为作战时伤了脚趾感染而亡一事进行探讨,从关羽刮骨疗伤、伍子胥一夜白发聊到程婴生死大义、勾践卧薪尝胆等。“孩子说感受到了古人的坚强和励志,要向他们学习。”林高阳说,“能把书中内容转化为自己的内心力量,这是最令我欣慰的事情。”
多年以来,阅读已经成为林高阳的一种习惯。陪孩子学习时读书,学生自习时在教室后方读书陪伴,晨练、晚练时听有声书……阅读填满了林高阳的空闲,他还撰写了许多阅读心得。
“‘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读书喜欢写读书笔记,这样有助于促进思考。有了思考,这本书就没有白读。”时至今日,林高阳已经写下了无数本读书笔记,笔记上面写着他欣赏的句子,以及他自己的思考等。林高阳喜欢书法,每天都要写一张毛笔字,而书法练习的内容都是他喜欢的古文。“这也是加深阅读的一种方式。文章每经自己的手写一遍,理解就加深一分。”
生活因为读书更充实,工作也因此更有动力。阅读给林高阳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影响。他在课堂上侃侃而谈、旁征博引,讲解的各种历史典故、人物总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日里,林高阳也会把自己在阅读中看到的好文章、好句子分享给学生。在他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读书让我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让我面对生活中的成败得失能够不畏惧、不骄傲。下一步,我打算读《左传》《资治通鉴》以及莫言、杨绛等作家的作品。”林高阳说。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于文博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艳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