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蛙鸣,启盛夏。6月21日,我国迎来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夏至。这一天,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近日,漯河市高级中学地理研学社开展夏至社团活动
在社团活动课上,社团指导老师徐云坡首先提出本次活动课程目标,然后向同学们展示各种日晷图片、介绍日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原理及方法,最后将社团同学分为日晷设计制作使用组和正午太阳高度测量组。日晷设计制作使用组同学一起研讨制作日晷的材料、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其中,刘影同学设计出了精美的日晷效果图。而正午太阳高度测量组一起研讨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使用工具、测量方法和计算验证。
6月17日,正午太阳高度测量组的同学们带上不锈钢管、固定底座、卷尺、粉笔、铅垂线等测量工具,在教学楼间的开阔场地使用底座固定好不锈钢管,使用铅垂线调整不锈钢管使其竖直。测量从11:10开始到12:40结束。
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同时,日晷设计制作使用组开始着手制作日晷。同学们找来了旧的KT板作日晷材料,并准备了美工刀、直尺、量角器、画笔等制作工具,有同学负责美工设计,有同学负责写字,有同学负责剪裁成型,经过多次修改美化,终于制作完成。只待天气晴朗,到室外测试成果。
6月20日,日晷设计制作使用组将日晷摆放在教学楼前,平放在水平地面,并将晷针对准正北。不一会儿,就有一部分同学前来围观。“哎,怎么还不到八点呢,现在第一节下课不是八点二十多吗”,面对很多同学发出的疑问,刘影同学解释了北京时间和地方时的时差问题,大家才想起了上课学的地理知识。除此之外,刘影同学也给同学们讲解了日晷的设计图案和使用方法。
活动结束后,小组同学自主汇报。两个组分别制作PPT,在教室向同学们介绍活动过程和成果展示。日晷设计制作使用组刘影同学介绍日晷的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太阳高度测量组蔡十庆同学介绍太阳高度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以及本次测量的体会。
通过本次日晷的设计制作使用和正午太阳高度测量,学生在制作、操作、观察、记录及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尽管制作和测量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差、使用的一些实验工具不够严谨、科学,但能在真实的地理情景中,体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预设问题的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兴趣也很浓,学生们感慨原来生活无处不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