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全市卫生健康会议召开,总结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2025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全面落实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以“十强十重”为抓手,加快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更好推动资源向基层、预防和中医倾斜,更好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保障和运行机制,更好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坚实基础。
坚持强党建、重引领,切实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领导,服务大局、巩固深化党建引领,强基固本、强化提升支部建设,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思想建设方面。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学习。充分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巩固提高集体决策、科学决策、规范决策的能力水平。
党员队伍方面。推进“双培养”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支部建设方面。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党组织生活质量,开展基层党建标杆建设。
坚持强体系、重支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全面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特色优势鲜明的医联体服务体系。
强化重大项目建设。支持高水平医院等医疗卫生项目、托育机构建设和公立医院病房改造、设备更新。
完善医联体服务架构。健全完善市中心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决策运营机制,加快七大资源共享中心建设。组建市康复医学专科联盟,提升康复服务能力水平。建设完善医联体服务架构。
推动医疗机构错位发展。要按照“大专科、小综合”、“强专科、大综合”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三级医院(含三甲医院)、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和任务,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坚持强内涵、重管理,全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实现“三个转变”。
功能中心建设。市中心医院加快建设骨科、心血管2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实现县域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全覆盖,推动舞阳县人民医院、临颍县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做好“三乙”达标创建。
临床专科集群培育。力争新建3-5个省级临床重点(特色、培育)专科,2-3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推进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和专病诊疗中心实体化运行。
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市中心医院、市骨科医院在保持现有B++等次的前提下,力争国考名次晋位升级;二级公立医院省考综合排名保持较好位次。深化“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免陪照护服务病房试点。开展儿科服务年、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推广应用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
医疗质量安全改进。新增10个专业市级临床质控中心,扎实开展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检查,二级以上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和住院抗菌药物医嘱的适宜率达到75%以上,处方适宜率达到80%以上、规范率达到95%以上,电子病历未达到4级的二级医院争创4级、县域医疗中心达到4级以上水平。
中医药传承创新。推进市中医院三级甲等、临颍县中医院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等级复审(评审);积极推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深入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做好中医药流派挖掘保护工作深入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中医药文化“三进”行动,实现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市域内全覆盖。
坚持强基层、重基础,深入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贯彻《漯河市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提升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做优基层服务体系。打造2所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基本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行政村公有产权卫生室比例达到90%以上。新增标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所,力争打造“五个100”实践样板各1个。
做深资源下沉。全面推进临颍县、舞阳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县域数字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攻坚行动,全市乡镇卫生院医学影像接入率达到90%以上。推动胸痛、卒中救治中心扩点提面,年底前基层医疗机构胸痛救治单元创建不低于50%。
做细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99元。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六个拓展”,在人群覆盖面上力争提升2个百分点,为8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居家药学、护理等服务。做实乡村振兴重点监测对象大病救治、慢性病签约、先诊疗后付费等健康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返贫底线。
做实保障支持政策。实施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推进开发区“公益一类”财政保障政策、郾城区“乡村一体化管理”先行试点工作。
坚持强创新、重机制,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符合漯河特色的模式,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
因地制宜推开三明医改经验。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积极探索在医院债务化解、编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薪酬制度改革、医共体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等方面求突破。
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全面完成市县疾控、监督机构整合,全力争取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项目。优化疾控机构职能设置,规范各级疾控机构面向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技术服务。
全面推行家庭病床服务改革。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床,市县质控管理中心业务指导,卫健医保按职责监督管理”机制,编制家庭病床服务操作手册,成立家庭病床服务管理指导中心,加快信息平台建成投用,做好医保信息系统和医院管理系统数据对接,确保家庭病床服务改革全面推开。
推进基层用药服务提升。持续巩固国家基本药物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基药配备使用情况的监测分析,力争年底前实现全市三级医疗机构药学门诊设置全覆盖。建立县域内基层用药采供用报联动管理机制,加快建设县域集中审方中心、配送中心。
深入实施便民就医系列微改革。巩固便民就医“优流程、提质量”系列举措成效,深入实施“强能力”七大举措,年底前全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实现“上车即入院”;全面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线上互认项目达到200项,实现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检验项目互认全覆盖;全市开设护理专科门诊的三级综合医院比例达到100%。
坚持强干预、重预防,巩固提升公共卫生体系防控能力,加强多病同防、多病共防,建好重大疾病防控救治体系。
加强传染病防控。加快完成传染病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诊疗救治等能力,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深入开展预防接种提质增效行动,推动乡镇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
深化医防融合。各级各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设置公共卫生科室,确保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床人比达标。推进国家医防融合试点、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指导舞阳县完成全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规范化建设。
做好慢性病防控。健全慢性病防治网络,加强慢性病风险因素监测,高质量实施慢性病筛查干预项目。持续落实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专项行动,多措并举加强重大慢性病综合防控。
健全医疗应急体系。完善市级应急预案体系,调整充实市级卫生应急队伍,持续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传“五进”和卫生应急技能进企业等活动。加大血液采供保障力度,严格落实无偿献血各项激励奖励、优先用血政策,全力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充足和及时。
坚持强供给、重改善,不断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加快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优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育龄人群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知晓率达到80%以上。加强生育友好医院、儿童友好医院建设,设有妇产科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开展早孕关爱服务。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持续推动托幼一体化建设,完成全市“十四五”10900个托位建设目标任务,市直和县区至少1所公办幼儿园开展试点建设;加快推进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开展6家妇幼保健机构绩效监测、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建设,推进20%的助产机构规范实施新生儿安全项目。推动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70%以上,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0%以上;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及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年底前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达到50%以上。确定舞阳县作为“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市级试点,完成6个乡镇“全链式”医养结合,其他县区至少有1个乡镇(社区)参照落实。
坚持强导向、重协同,全面推进健康漯河行动,推动健康漯河行动推进机制更加完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不断提升,健康预期寿命持续提高。
推进健康漯河行动。推动把健康体重管理、健康乡村建设纳入健康漯河专项行动,组织好健康漯河行动年度监测评估。
深化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城镇建设和无烟环境建设,开展环境健康相关因素监测,强化饮用水水质监测、监督和信息公开。
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开展“健康驿站”进社区(村),推动健康知识进万家。打造“漯健”系列科普品牌,组建健康科普青年志愿者宣讲团,推动“健康素养66条”进学校、进乡村、进家庭、进机关、进企业、进养老和托幼机构,居民健康素养提升2个百分点。
加强职业健康保护。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完成全市314家企业治理任务,尘毒噪岗位合格率达到85%以上,全年完成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体检1.2万人。
坚持强举措、重驱动,促进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事业产业融合发展,以国家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联系点建设为引领,善用政策支持,努力探索试点,争取更多项目,汇聚创新要素,推动工作全省领先、全国出彩。
“标准化”引领。积极参与预制菜等国家标准、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率先推广在食品企业普及标准,增强食品企业标准化意识。
“先行化”示范。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设置率100%并规范化运行,打造10家营养健康食堂、餐厅、超市,依托市中心医院建成营养指导员实践技能培训基地,新培训200名营养指导员,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各病区至少配备1名营养指导员。
“数智化”服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直连互通覆盖率达到70%,全省率先完成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地图绘制,年底前推动10类产品开展数字标签应用,促进食品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扛牢政治责任。聚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建立政治责任清单,防止出现执行上级决定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情况。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防治“七个有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问题。
聚焦惩治腐败。聚焦卫健系统痛点难点,强化案件办理,严查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卫健系统违纪违法案件;严查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医保基金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严查卫健系统党员干部利用权力勾结药商、耗材商、设备商,吃回扣、拿分红等行为。
狠抓作风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查违规建设,以调研考察、学习培训、党建活动等名义的公款旅游等顶风违纪行为;严查“吃公函”“吃食堂”“吃老板”“吃下级”等问题;严查医药商对党员干部和医生的变相利益输送;严查影响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治理,抓好惠民利企政策落实。
同时,以更大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人才引育能力、数智赋能能力、法治建设能力、本质安全能力、干事创业能力“六项能力”,切实保障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驿钢
统筹:杨三川
审核:刘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