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漯河的街头巷尾弥漫着浓郁的烟火气息。在这样热闹的夜晚,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夜市志愿团队如同一束温暖而明亮的光,照亮了城市的一角。志愿团队的专家们牺牲休息时间,用专业的医学知识在充满生活气息的夜市中,为市民提供贴心的中医药服务,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
“志愿团队成立于2023年4月,在近两年的时间里,通过定期开展活动,让中医药服务与文化传播融入日常;组建专业且稳定的志愿团队,保障服务品质;与社区、学校、企业、景区多方联动,拓宽传播渠道,持续为中医药文化传承注入活力。”市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轶告诉记者,中医药文化夜市志愿团队把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在一定程度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夜市专家义诊摊位前,市民排起了长队。市中医院供图
记者了解到,中医药文化夜市通常选址在双汇广场、红枫广场、河上街景区、会展中心等人员密集、市民休闲聚集的场所。每周五晚上,只要天气允许,志愿团队便会将摊位依次排开,招牌上写着“中医专家义诊”“特色疗法体验”“中药茶饮品鉴”“八段锦宣讲、带练”等字样。身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热情地为群众服务。
除了常规的夜市活动,志愿团队还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特色主题活动。2024年端午节,该团队创新开展“礼韵端午 共享安康”中医药文化节主题活动。团队成员身着汉服为群众献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端午盛宴,服务群众千余人次。此次活动被《漯河日报》、河南新闻联播、“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报道,视频单个点击量达上万次,总点击量达70余万人次。
2024年10月,在我市第五届膏方文化节活动期间,志愿团队成员现场展示膏方制作过程,让群众了解膏方的制作工艺,学习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药文化夜市将传统的中医药诊疗与充满生活气息的夜市相结合,打破了人们对中医诊疗环境的固有印象,让大家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感受中医的魅力。”杨轶说。
中医义诊是中医药文化夜市的重头戏。在义诊区,市中医院陈来恩、王保申、刘革命等省级、市级名中医为市民提供免费的中医体质辨识、健康咨询、基础诊疗建议等服务。
家住黄山路的朱国欣是中医药文化夜市的受益者之一。“老寒腿的毛病困扰了我好久,之前去医院看病总要专门请假,太麻烦了。现在,我在家门口的夜市就能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并得到专业建议,真是太方便了!”朱国欣说。
在中医特色疗法体验区,市民可以免费体验针灸、推拿、拔罐、按摩等18种传统中医疗法。经验丰富的中医师现场操作,并详细讲解每项疗法的功效与注意事项。
“耳穴贴压、穴位贴敷、铜砭刮痧等中医外治疗法都深受市民喜爱。”陈来恩告诉记者。
除了医疗服务,中医药文化夜市还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中药师现场展示各类中药材,讲解其功效和用法,还为市民提供适合不同季节和体质的养生茶,传授家庭版养生茶的泡制方法。在八段锦教授区,志愿者耐心讲解中医养生运动的要领,带领市民一起练习,让大家在运动中感受中医养生的魅力。
很多年轻人也被吸引到中医药文化夜市。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少年轻人面临各种健康问题的困扰,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特色疗法让他们找到了调理身体的新方法。25岁的王杰说:“我平时上班忙,很少有机会接触中医,但最近在中医药文化夜市体验了中医特色疗法,以后会多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
据了解,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夜市志愿团队已在多个地点举办活动40余期,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夜市被中国科协办公厅评为2023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该志愿团队在漯河市第五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凭借“杏林夜暖”中医药文化夜市志愿服务项目荣获一等奖。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晓晓
校对 张伟伟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