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 警惕丛林中“隐形杀手”来袭

2025-04-01 17:17:59

草丛里的“刺客”——蜱,俗称“草爬子”,吸血之前体型可能只有芝麻粒那么大,但吸完血之后它能增长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喜欢潮湿的环境,气温升高,便开始活跃。

春夏去郊游、露营、田间劳作,小心芝麻大的蜱,叮人时悄无声息,却能传播一种危险疾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SFTS)

它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血液或分泌物感染。

4-10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季节。

主要症状有哪些?

1. 起病急、突发高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  

2. 其他症状: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会出现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  

哪些人容易中招?

1. 户外活动多的人:农民、伐木工、露营爱好者(草丛、树林是蜱的老巢)。  

2. 免疫力弱的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

3. 接触过患者血液/分泌物的人。

如何预防?

1. 防蜱:

- 穿长袖长裤,扎紧裤脚,喷驱避剂(浅色衣服更易发现蜱)  

- 户外活动后检查全身,发现蜱不要硬拔,更不要“暴力”拍打,用酒精或烟头轻轻烫蜱虫尾部,让它自行松口,最保险还是建议直接前往医疗机构处理  

2. 避免接触患者血液:照顾患者时戴手套、口罩。

3.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规律作息。
小贴士
大家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并且近期接触过可疑蜱等,请尽快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总结:

亲近自然本是乐事,但别忘了,防蜱=防“刺客”!户外活动后多检查,发热别硬扛,速去医院最靠谱!

供稿:刘军军  编辑:赵亚林 审核:张卫红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漯河疾控

校对:冼   薇

统筹:周鹤琦

审读:谭艺君

编辑:王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