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小麦已进入抽穗期,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管与不管、管好管坏,小麦的最终产量差异较大。近日市农业农村局就小麦后期管理的相关重要技术问题进行了解答,并要求各地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和病虫发生趋势,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田间管理,为夺取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小麦后期管理技术问答
1、为什么小麦后期的管理是小麦生产最重要时期?当前我市小麦已进入抽穗期,小麦抽穗后,正式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是小麦一生中消耗养分和水分最多的时期,是决定穗粒数多少、为穗粒重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管与不管、管好管坏,小麦的最终产量差异较大。
2、目前我市的小麦生产,应重点抓好哪些措施?针对我市小麦生长特点,当前应该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管理:一是及时浇好孕穗、灌浆水。二是做好“一喷三防”,喷施叶面肥,防病治虫。
3、近期我市小麦旱情如何?受今年春季干旱少雨的气候影响,全市麦田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多数地区土壤表层含水量在50%左右,属于轻旱,会影响小麦生长和开花、灌浆;一些地势高的地区表层含水量在45%左右,属于中旱,对小麦产量会造成较大影响。虽然天气预报4月20-21日全市有一次降水过程,但降雨量小,且蒸发量大,不能有效解除旱情。因此,抗旱仍然是当前小麦生长管理的重中之重。
4、如何科学把握浇水的原则?对没有浇过拔节水的麦田一定要抓紧时间浇足浇好孕穗水,要在4月25日前浇完。小麦扬花后10天左右,要及早浇好灌浆水,力争5月10日前结束浇水,掌握“风前不浇,有风停浇”的原则,防止后期倒伏,提高穗粒重。
5、小麦生长后期病虫害如何防治? 1)抽穗扬花期(4月下旬~5月初):重点防治蚜虫,预防赤霉病。防治小麦蚜虫、粘虫、麦叶蜂等,建议用吡虫啉或高效氯氰菊酯进行防治。防治赤霉病的关键时期是小麦齐穗至始花期,可用肟菌酯或丙硫菌唑+戊唑醇喷雾,如喷药后24小时遇雨,应及时补喷。 2)灌浆期(5月中下旬):重点控制麦穗蚜,兼治叶部病害。如果病虫发生较重,要继续喷药减轻病虫危害。在选择农药时,一定要注意用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确保粮食安全。
6、如何判断小麦最佳收获时机?小麦成熟收获要掌握在蜡熟末期进行,特别是优质小麦,要等籽粒失绿变黄、略发硬时机械收获。过早收获水分大,灌浆不充分,降低千粒重和品质,过晚收获易落粒、损失大。生产上可参考“三黄一青”(即叶黄、穗黄、秆黄、节青)的特征,结合天气状况适时收获。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科学安排收获和晾晒时间,避免连续阴雨天造成籽粒发芽和发霉现象,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漯河市农业农村局
统 筹:王海防
审 核:刘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