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第二初级中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漯河高等预备科小学堂,成立于1906年。历经百年沧桑,这所老校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在教育的浪潮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今年3月,该校被市教育局纳入基础教育跨学段优质集团成员校名单。
漯河市第二初级中学是市教育局直属公办初中,拥有东、西两个校区。西校区(泰山路校区)位于沙澧河交汇处,景色优美,建筑以灰白相间的徽式风格为主,古朴典雅;东校区(五一路校区)坐落于五一路中段,交通便利。
师资队伍强大 注重专业成长
漯河市第二初级中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该校共有教职工123人,负责26个教学班1256名学生的教育工作。教师队伍人才济济,梯队结构合理,拥有中小学高级教师35人,研究生学历教师17人,省级名师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以及省市级骨干教师24人、省市级名班主任20人。
多年来,该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班级管理能力提升、业务能力提升和心理健康教育四大工程。该校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依托“青蓝工程”和“双培养”机制,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教科研发展策略,定期邀请省市级名师和教研员进行指导,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在多种培养机制下,该校名师不断涌现。杨玲玲、王艳丽、林姣等教师荣获“省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称号,杨静、董菲菲、李俊倩、王松岩、卢静、洪燕、白丽娜等教师在全市学科工作室观摩课活动中表现出色,段晓果、张星、赵丹路等教师在我市“说文解字进课堂”教学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教学管理规范 注重质量提升
该校深入贯彻《河南省义务教育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和《漯河市中学教学教研工作管理规定》,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核心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重点做好教学管理中的“五抓”(抓教研、抓备课、抓上课、抓作业、抓辅导)工作。
该校领导班子深知教研和备课是提升课堂质量的基础,因此致力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他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重视学习内容,也重视学习方法,并通过经常性开展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加强对教师教学常规的管理与监控。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该校在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改进:推行弹性分层作业,切实压减学生作业总量,避免题海战术;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增强学生和家长的获得感;完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并拓展服务渠道,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该校通过举办读书月、专题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积极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重视全面发展 育人成效显著
该校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各环节,注重学生常规管理、安全教育和素质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他们打造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法治文化三大教育基地:三晋乡祠、国学走廊等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校史长廊、抗战文化长廊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设立了书法社团、“头脑奥林匹克”社团、墨缘文学社以及篮球社团等,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兴趣发展平台。此外,该校每年还定期组织举办运动会、“迎端午”经典诵读、歌唱祖国合唱比赛、研学旅行等大型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
多年来,该校先后获得“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河南省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示范校”等3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德育教学案例入选河南省“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该校培养出众多优秀学子,分别考入厦门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郑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
下一步,漯河市第二初级中学将继续秉持德育立校、实干兴校、质量强校的理念,持续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谱写高质量育人新篇章。
记者 | 张 赢
校对|董 珉
审核 | 刘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