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展青年教师人人讲公开课活动

2025-09-18 10:27:37

9月17日,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录播室内气氛热烈,一场以“锤炼教学技能,助力青年成长”为主题的青年教师“人人讲公开课”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采用10分钟无生课堂形式,几位青年教师围绕数学学科核心知识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全体数学教师及学校领导时而专注记录教学环节,时而凝神思考教学设计,全程认真投入。课后靳伟权主任对活动进行全面总结,为教学提质增效指名方向。  

一年级潘喜芳老师的《9加几》无生课堂,聚焦运算技巧传授,她创新设计“凑十法动画演示视频”,用凑十法“把9+4=? 分成9+1=10,10+3=13”的直观过程,帮助理解“凑十”原理。随后,她模拟“学生练习反馈”场景,针对“凑十步骤不熟练”的预设情况,通过“分步拆解练习”的设计强化技巧,高效突破教学难点,教学环节紧凑且富有逻辑性。

王依诺老师执教一年级数学《比大小》,课堂充满童趣。她以故事导入带领同学们进入毛毛的花园一起游玩,通过毛毛肚子咕咕叫的情境提问,同时摆放动物和水果板贴,直观展示数字“2、3、4、5”,引导思考比较方法。课堂最后,她通过“口诀”的设计巩固知识点,10分钟内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确保了教学效果,展现出灵动的教学风格。

一年级陈铭铭老师的《1~5的减法》无生课堂,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结合,她以“小朋友在草地上玩气球的故事”为导入,提出“飞走一个气球后还剩几个气球”的问题来展开对认识减法的学习,直观感受减法意义。随后,她通过“画气球”“摆圆片”的演示环节化解疑惑,进而引出4-1=3这个减法算式,帮助快速掌握1~5减法的计算方法,实现“从生活到数学”的认知过渡。

一年级孙玉鸽老师讲授的《1~5的加法》,以“认识加法”为核心,通过师生问答、小组讨论等互动方式,在课堂中借助气球等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加法,鼓励他们用数一数、摆圆片、数的组成等多种方法探索3+1=4的意义。最后,学生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理解其实际应用,初步形成数学思维与表达力,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展现出对教学的用心打磨。

二年级李佳一老师以《5的乘法口诀》为授课内容,开篇通过“复习导入”快速引入主题,随后模拟“学生编口诀”的互动场景,预设“口诀记不住怎么办”的课堂问题,并用“寻找口诀规律”的设计化解难点。她既清晰呈现了乘法口诀的推导逻辑,又通过丰富的教学环节预设,展现出对课堂的灵活驾驭能力,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

二年级梁嘉宇老师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无生课堂,聚焦概念教学的突破。通过借助思维情景导图,明晰加法与乘法的关系;通过递增加法算式的运算次数,凸显乘法算式的简便性;同时让大家感知“相同加数相加”的规律,进而自然引出乘法定义。课堂中,他还预设了“学生混淆加法与乘法”的情况,通过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梳理思路,达成教学目标,展现出清晰的教学逻辑。

二年级刘硕老师讲授《平均分》时,以“分糖果”的生活场景为切入点,通过“演示6颗糖果平均分给3个同学”的操作流程,直观传递“平均分”的核心概念。她在课堂中预设“学生分法不统一”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后展示分法”的环节设计,引导听众思考“平均分的两种形式”,既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又展现出对学情的精准把握。

最后,靳主任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他首先对几位青年教师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大家在10分钟的有限时间内,不仅精准聚焦教学重点,更能通过丰富的学情预设与环节设计,展现出扎实的教学设计能力与课堂把控潜力。同时,他也针对活动提出改进建议:老师们要进一步加强学情预设的深度,充分考虑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求,要精简教学环节,注重教学语言的精准性与简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技能的展示与锤炼,更营造了“以研促教、以评促学”的良好教研氛围。未来,漯河市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将继续聚焦教师专业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懈努力。

通讯员 | 王佳佳

校对|董   珉

审核 | 赵   明


编辑:李文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