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昭日月 英名耀千秋——“岳飞与漯河”系列报道续一(下)

2023-10-09 09:05:26


01
陈隽峰《重修岳忠武祠碑记》


陈璘然,字隽峰,恩贡生,陈玑后代。陈璘然撰文记述了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岳忠武祠的情景,并立石刻碑记录此事。陈金台版《郾城县记》收录了《陈隽峰<重修岳忠武祠碑记>》。

《重修岳忠武祠碑记》

余衰老乡居,弗谒王祠久矣。辛亥春,庙祝某遣其徒告予曰:“王之获祀于郾,君家先副使公力也。今岁久剥落,将谋爽垲,君之族宁有意乎?”余曰:“吁!是独吾族之责也夫?是独吾族之责也夫?昔吾先君子之为,是举也,其非为一己祈遐福利后嗣之谓。其谓王之精诚可以贯日月,可以泣鬼神,可以振靡懦,而作忠义故,为请于上宪厘厥祀事,典至重、义至公也。且不见春秋奉俎豆,冠带而临之者其谁也耶?何厚责吾族若是?”其徒曰:“以君意,欲如何?”余曰:“是举也,不禀之官则不重,非谋之众则不公。不重不公,何以辑事?”乃使归请于邑侯龙公、县司马张,皆乐捐俸为之倡。又纠合四方善信,余亦偕族之廉敏者襄其事,而工乃克举焉。及告竣,谋刻石书此,使镌之。凡以明是役之重且公,亦望后之君子共永王祠于无穷也。


02
《重修岳忠武祠碑记》释义


碑文记述的是辛亥年(1791年)重修岳忠武祠的事情,为便于读者阅读,记者对关键字词和部分句子大意注释如下:

“岳忠武祠”:王诰称为岳忠武庙,傅豫称为岳忠武王庙,民间一般称为岳飞庙或岳庙。

“余衰老乡居,弗谒王祠久矣”:弗,没有。谒,音yè,拜谒。王,指岳飞。祠,即岳忠武祠。此句意为,我年老了住在乡下,好久没有去岳忠武祠拜谒了。陈璘然是陈玑后人,老家为现源汇区大刘镇大陈村,而岳忠武祠则在郾城忠义街,距离比较远,故有此说。

“辛亥春”:清乾隆五十六年即1791年,那年为农历辛亥年。

“庙祝某遣其徒告予曰”:庙祝,庙宇中管香火的人。某,这里没有指出庙祝的名字。此句容易理解,庙祝派他的徒弟来告诉我说。

“王之获祀于郾,君家先副使公力也”:副使,指陈玑,曾任湖广按察司副使。此句意为,岳忠武在郾城被供奉祭祀,全是你们家先祖湖广按察司副使陈玑的功劳。

“今岁久剥落,将谋爽垲,君之族宁有意乎?”:剥落,一片片地脱落。爽垲,音shuǎng kǎi,高爽干燥,又指高燥之地。明王诰在《郾城县岳忠武庙碑》中提到,陈玑在修建岳忠武庙时,因“先是庙湫隘(低洼狭小),非惬神栖”,故这里委婉地说想把岳忠武祠搬到高燥之地,意即重修。此句意为,时间过去很久了,如今的岳忠武祠已经破旧,需要重修,你们家族有这个意思吗?

“吁!是独吾族之责也夫?是独吾族之责也夫”:吁,叹词,表示惊怪、感慨。此句意为,重修岳忠武祠难道只是我们家族的责任吗?陈璘然对庙祝之徒的询问很是惊讶奇怪,并且有些感慨,因此连用两句反问表达自己不满的感情。

“昔吾先君子之为,是举也,其非为一己祈遐福利后嗣之谓”:以前我先祖修建岳忠武祠的做法,并不是为了一己之私,不是给自己祈近福或者利于自家后辈。陈玑修建岳飞庙是表达对岳飞的尊崇。

“其谓王之精诚可以贯日月,可以泣鬼神,可以振靡懦”:谓,认为。王,指岳飞。精诚,精忠报国的忠诚之心。贯,贯穿;贯通。贯日月,像日月一样贯通古今。靡,通“糜”,糜烂;散乱、倒下。懦,软弱无能。靡懦,指怯弱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岳飞精忠报国的忠诚之心感人至深,像日月一样贯通古今,可以使鬼神为之哭泣,可以使怯弱的人振作自立。

“而作忠义故,为请于上宪厘厥祀事”:宪,法令,法度。陈玑曾任湖广按察司副使,是风宪官。按察司是省级监察机构,御史台是中央监察机构。陈玑向上级请示,叫请于上宪。上宪也引申为对上司的尊称。厘,治理,处理;改革。厥,代词,其,他的。祀事,在岳忠武祠祭祀的事情。此句意为,由于忠义的缘故,陈玑申请按照朱仙镇岳庙的规制在郾城岳忠武祠祭祀岳飞。据陈金台版《郾城县记》中《郾城县申请岳忠武王祀典文》记载,陈玑当时应是给郾城知县提出了申请,然后郾城知县向上级申请,最后批准祀典的是钦差巡抚河南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批准祭文的是钦差提督学校河南按察司副使亢。

“典至重、义至公也”:祭祀岳飞的典礼极其隆重,从道义上讲也是大公无私的。

“且不见春秋奉俎豆,冠带而临之者其谁也耶”:且,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也可理解为“尚且”。春秋,郾城岳飞庙春祭和秋祭。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冠带,帽子与腰带,指官吏和士绅。此句意为,在春祭和秋祭时,官吏和士绅都谁参加了祭祀典礼?意即祭祀典礼很隆重,但官吏和参加的士绅不多。根据记载,祭祀岳飞是很隆重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官吏和士绅都要参加的。这是个反问句,表达陈璘然的不满。

“何厚责吾族若是”:厚,深;大;重。责,责备,要求做成某事。此句继前句,也是反问句,表达陈璘然的不满情绪。为何对我们家族要求这么多?本来我们家先祖出于大义修建了岳忠武祠,也不是为了自己,现在需要重新修建,怎么还要求我们来修?

“以君意,欲如何”:庙祝的徒弟大概感到心虚理亏无言以对,便征求陈璘然的意见:“按照您的意思,该咋办?”

“是举也,不禀之官则不重,非谋之众则不公。不重不公,何以辑事?”这是陈璘然的回答:“重修岳忠武祠这件事情,不报告官府则显得不重视,不让公众参与则显得不公正。没人重视还不公正,如何能把事情办好?”

“乃使归请于邑侯龙公、县司马张,皆乐捐俸为之倡”:邑侯,县令。此句意为,于是让庙祝的徒弟回去,向龙县令和张司马请示,他们都乐意捐献俸禄来倡导重修岳忠武祠。

“纠合”:集合;聚集。

“余亦偕族之廉敏者襄其事,而工乃克举焉”:敏,其本义是做事动作快捷,即《说文解字》所谓的“疾也”,后延伸至勤勉努力、脑子反应快等。襄,成就,完成。克举,限期举事。此句意为,陈璘然也带领家族里能干的人参与重修岳忠武祠,这项工程才按期完工。

“及告竣,谋刻石书此,使镌之”:镌,雕刻。到了岳忠武祠重修工程竣工的时候,考虑在此立石碑刻书纪念,就请人把这件事刻录碑上。

“凡以明是役之重且公”:是,这。役,需要出劳力的事,指重修岳忠武祠。重,重要。公,公平,公正,大公无私。此句意为,通过立石刻碑,让人明白重修岳忠武祠的重要性,而且做到了公平公正。

“亦望后之君子共永王祠于无穷也”:“永”通“拥”“咏”。此句意为,也希望后人能共同维护岳忠武祠,咏颂岳飞的功绩,直到永远。


03
《重修岳武穆祠正殿头门暨前后厢廊序》


陈金台版《郾城县记》“金石篇”记载《重修岳武穆祠正殿头门暨前后厢廊序》:“清陈嶙然撰。嶙然,明湖广副使玑之裔孙也。郾城忠武祠实玑所创建,然已列入祀典,故嶙然曰‘是独吾族之责也夫?’文成于乾隆五十六年,曰县司马张、典史张璠,盖循世俗之称耳。”

厢廊:厢房和廊房。陈玑修建岳忠武庙时,建东西廊房各二间,东西厢房六间。

“嶙”:为“璘”字之误。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年,陈隽峰《重修岳忠武祠碑记》中的“辛亥春”即指乾隆五十六年春天。

“典史张璠”:陈金台版《郾城县记》记载为顺天人。


04
历史上多次重修岳忠武庙


陈金台版《郾城县记》卷三“疆域篇(中)”记载:“岳忠武庙:在忠义街北,明嘉靖三十七年,邑人湖广副使陈玑建。正殿三间,东西廊房各二间,后阁三间,楼二层,东西厢房六间,大门三间,门外铸铁跪像四。万历二十七年,知县张调元重修;三十六年,署知县鲍孟英重修。天启元年,知县金用明于正殿前建包厦,合邑士民同修。清乾隆十八年,知县傅豫率僚属绅商同修。后均由紫岗保大陈村合族捐款公修。”

年份解释:明嘉靖三十四年,即1555年;明万历二十七年,即1599年;明万历三十六年,即1608年;明天启元年,即1621年;清乾隆十八年,即1753年。

“明嘉靖三十七年”:此处有谬误,实为明嘉靖三十四年。陈金台版《郾城县记》卷十七“金石篇”记载:“《郾城县岳忠武庙碑》,明王诰撰。称先是庙湫隘,邑莲斋陈公佥宪、邑侯乐阳李公以乙卯二月为忠武建庙,十一月落成,请于台省春秋致祭,并以烈文侯宪、承宣使子云从祀。乙卯为嘉靖三十四年。”

“铸铁跪像四”:指岳飞庙大门外安放着铁铸的秦桧、王氏(桧妻)、万俟卨、张俊四人跪像。

李振声版崇祯《郾城县志》卷二“官纪”之“皇明职官·知县”记载:“张调元,直隶渭城人,举人,万历年任(郾城知县)。”

陈金台版《郾城县记》卷十七“金石篇”记载:“《题岳武穆王祠》诗,明鲍孟英撰。孟英署县,因疟愈修庙,即《王所梦鲍公祖生祠碑记》所谓,公倦勤暇若神遇武穆而请之者,于是慨然命重修之,自为诗文立石也。时为万历三十六年。”倦勤,指厌倦于勤劳的事。暇,指没有事的时候、空闲。这个记载核心意思是说郾城县令鲍孟英仿佛神遇了岳武穆,向他请教,岳武穆让他重修武穆祠。于是鲍孟英重修了武穆祠,并亲自写下《题岳武穆王祠》,立石刻碑。这一年是万历三十六年,故知鲍孟英于万历三十六年重修了岳武穆王祠。

李振声版崇祯《郾城县志》卷二“官纪”之“皇明职官·知县”记载:“金用明,直隶松江府人,举人,任(郾城知县)。”陈金台版《郾城县记》卷十七“金石篇”记载:“《岳武穆祠创建包厦碑记》,明苏继欧撰。述嘉靖时,邑人陈副使玑因盗自退;万历时,署知县鲍孟英因疟愈,先后捐资翰俸修庙事。而曰秀水金欲另建包厦,合邑士民募化资财,不两月而工告成。按所谓秀水金者,应即傅《志》‘职官表’之知县金用明。然用明松江人也,通志同秀水,虽与松江近而属于浙江。立石于天启元年。”傅《志》,即傅豫版《郾城县志》。从上述记载不难看出,陈金台认为,秀水金指的是郾城知县金用明,秀水是地名,古时一般习惯在人名前加其籍贯。不过陈金台也心存疑问,秀水和松江不是一个地方。松江府,旧行政区名,《名胜志》曰“取吴松江而名”,是元代起设立的地区行政建制区,是上海历史文化之根,有“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之说。明代属南直隶,清代属江苏省,1912年废。上海市今有松江区。秀水县,是明清时期浙江省的一个县,县域范围与今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相当。明宣德五年(1430年)在嘉兴府置秀水县,县名“秀水”二字来源于名为“秀水”的河流。松江府在上海,而金水县在浙江嘉兴,明显属于两个地方。由于史料记载冲突,尽管陈金台对金用明的籍贯存疑,但以《岳武穆祠创建包厦碑记》为证,明天启元年,郾城知县金用明于岳武穆祠正殿前建包厦。

包厦:即“抱厦”,建筑术语,是一种建筑模式,在原建筑之前或之后接建出来的小房子,在形式上如同搂抱着正屋、厅堂。抱厦不仅扩大了主殿的建筑空间,还丰富了建筑外轮廓。抱厦山面与主体立面形成强烈对比,使建筑在造型及空间层次上更加丰富。抱厦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及功能价值,对古代建筑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据陈金台《郾城县记》记载,清代傅豫重修岳忠武王庙后,岳飞庙一直由大陈村合族捐款公修。据悉,冯玉祥主政河南期间,破除迷信,捣毁神像,官兵把岳飞庙里的塑像和神庙里的神像混为一谈扒掉了。记者在忠义街采访时,一些老人依稀还能记得岳飞庙的情景。随着岁月流逝,岳飞庙虽淹没于历史中,但忠义街仍在,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必将永世长存。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全义 张丽霞 见习记者 李慧莹 通讯员 赵永胜

统筹 王辉

审读 王俊方

相关阅读:

讲好岳飞故事 弘扬岳飞精神——“岳飞与漯河”系列之十(上)

精忠昭日月 英名耀千秋——“岳飞与漯河”系列报道续一(上)

精忠昭日月 英名耀千秋——“岳飞与漯河”系列报道续一(中)

编辑:王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