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岳飞故事 弘扬岳飞精神——“岳飞与漯河”系列之十(上)

2023-05-23 10:19:59

2021年11月27日晚上8点,央视《中国考古大会》节目播出了《探秘八九千年前的家园——贾湖》,带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探寻远古中华文明;2023年3月26日晚,央视《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播出了字圣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贾湖遗址和《说文解字》作为漯河的两张文化名片,双双登上央视,对彰显漯河文化特色、提升漯河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实,漯河还有一张文化名片,那就是岳飞文化。

岳飞(1103年至1142年),生于河南安阳汤阴,葬于浙江杭州西湖栖霞岭。载入史册的郾城大捷是岳飞一生中最辉煌的战役。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就发生在漯河。漯河有很多关于岳飞的记载、传说和历史遗存,岳飞的名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此外,专门为纪念岳飞而修建的岳武穆祠也曾在漯河存在数百年。可以说,岳飞文化在漯河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电影《满江红》热映,在社会上掀起一场尊崇岳飞、吟诵《满江红》的热潮,各地与岳飞有关的元素,如岳飞庙等都火了起来。为梳理、盘点岳飞在漯河的故事,记者进行了四个多月的采访,在《漯河日报》的《漯河故事·厚重漯河》栏目发表了“岳飞与漯河”系列文章。记者采访中听到不少读者建议,漯河应擦亮岳飞文化品牌,将岳飞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之中,利用漯河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讲好岳飞故事、传承岳飞精神、弘扬岳飞文化,在漯河形成三张文化名片,即贾湖文化、许慎文化和岳飞文化,打造漯河文化高地,丰富漯河文化内涵。

消失的岳武穆祠

“漯河曾经有岳飞庙。”近日,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记者见到了副所长赵永胜。他说:“岳飞的郾城大捷名垂青史。后人为尊崇和纪念岳飞,修建了岳武穆祠,民间俗称岳王庙。岳武穆祠位于郾城忠义街北头,如今已不复存在。”

记者查阅史料发现,明嘉靖《郾城县志》城池图中标识有“武穆祠”。这应是官方史料中关于漯河岳飞庙的最早记载。同时,该县志里记载有岳飞郾城大捷的内容(节选自《宋史》)。

在明崇祯《郾城县志》中,地图上也有“武穆祠”的标识;卷之四中有“岳武穆祠”的简介:“在县治西北,嘉靖三十七年,邑人按察司副使陈玑建。”

清乾隆《郾城县志》卷之七《艺文篇》记载了明朝王诰撰写的《郾城县岳忠武庙碑》:“有宋岳忠武王,精诚振激,英爽群蒿,生前经略征战之场,尤其陟降薄游之昭著者,若郾城可以建庙祀矣。先是庙湫隘,非惬神栖,邑莲斋陈公佥志、邑侯泺阳李公以岁德乙卯之二月,辟地鸠材,培新拓旧……十一月落成……”

同时,《艺文篇》也记载了傅豫撰写的《岳忠武王庙碑》:“郾城再捷,兀术丧胆,恢复之机,于此而决,贼桧之忌,于此而深。夫郾城者,忠武立功之地……郾城忠武祠,为前明邑绅陈副使玑所建……”

陈金台撰写的《郾城县记》卷三《疆域篇》记载:“岳忠武庙在忠义街北,明嘉靖三十七年,邑人湖广副使陈玑建,正殿三间,东西廊房各二间,后阁三间,楼二层,东西厢房六间,大门三间,门外铸铁跪像四。万历二十七年,知县张调元重修;三十六年,署知县鲍孟英重修;天启元年,知县金用明于正殿前建包厦,合邑士民同修。清乾隆十八年,知县傅豫率僚属绅商同修。后均由紫冈保大陈村合族捐款公修。”

《郾城县记》卷十七《金石篇》之《郾城县岳忠武庙碑》记载:“明王诰撰。称先是庙湫隘,邑莲斋陈公佥宪、邑侯泺阳李公以乙卯二月别为忠武建庙,十一月落成,请于台省,春秋致祭,并以烈文侯宪、承宣使子云从祀。乙卯为嘉靖三十四年。”

《金石篇》之《郾城县岳忠武王祀典明文》记载:“叙郾城县申请比照祥符县朱仙镇举行忠武祀典事也。王诰碑称邑莲斋陈公佥宪、邑侯泺阳李公辟地鸠材,培新拓旧。若玑与孝同建庙者,寻此文则实玑所捐建,诰固未之能详。申请举行祀典为李孝,申请祭文则为武建邦。建邦继孝之任,立石应在诰碑之后……”

《郾城县记》卷七《学校篇》记载:“凡祭岳忠武祠,以每岁春秋仲月望日。祭品:白色帛一、羊一、豕一、清酒一尊、馒首三分、粉三碗、烛一对、香一炷、纸一百张、果五品。祭文:维某年岁次某某月朔越某日某官某致祭于宋岳鄂忠武王之位,曰:‘昔宋祚式微,嗟哉北狩;维王精忠,智勇天授;义旅奋扬,强敌颠踣;恢复指期,权奸谗构;业废垂成,民嗟遗孑;志决身歼,贤忠悲咽。惟此郾城,肤功昔揭;胜算丹衷,于今为烈;庙貌聿兴,式怀崇德;只荐牲牢,英灵来即。尚飨!’右上香、读祝、奠酒,行一跪三叩礼。”

记者发现,建岳武穆祠的陈玑,是明朝风宪官,今源汇区大刘镇大陈村人。在不少历史记载中,岳武穆祠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而据明朝王诰撰写的《郾城县岳忠武庙碑》,该祠为嘉靖三十四年修建。

记者在明嘉靖《郾城县志》中看到明朝陕西提学副使何景明路过郾城时写的《题岳武穆》:“汴洛腥膻寝庙空,中原恢复仗英雄。黄龙未遂长驱志,铁马犹存旧战功。貔虎散归烽戍老,河山遗恨古今同。西风一掬怀贤泪,洒向荒烟夕照中。”明朝山西按察司佥事刘珏路过郾城时写的同题《题岳武穆》:“郾北师还事已休,凭谁重报主君仇。洛中故国非周土,江左新亭半楚囚。和议自遗千载辱,蜡书空送两宫愁。伤心多少英雄泪,付与溵江日夜流。”记者查阅资料粗略统计,其中以《岳忠武祠》为题的诗文在10篇以上。

寻访岳武穆祠

在市区黄河西路北侧,郾城区第三实验小学东边不远处,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巷,叫忠义街。

近日,记者到忠义街探访。在忠义街北头,经过一个月亮门,看到一道院墙。附近居民叶先生告诉记者,院墙内就是原来的岳飞庙。这道院墙上原有一个门洞通往岳飞庙,如今已被水泥墙封砌。记者看到,岳武穆祠现址为市第五人民医院,里面正在施工建楼。

记者走访发现,附近50岁以上的居民大都能回忆起岳武穆祠的模样。“小时候经常在岳飞庙里玩儿,之前还有几通石碑。”住在附近的荣先生指着院墙说,当时这里是一条沟,石碑就放在这里,后来不知道去哪里了。

今年92岁的钱鸿章家住忠义街。他告诉记者,岳武穆祠原坐落在东西街上,大门朝南,面积有四五亩。庙台高约一米,两侧放置着秦桧及其妻子的跪像,还有几通石碑。记忆中,大殿内的塑像后来都被拉走了,大殿成为学生集体宿舍。在20世纪50年代,大殿前的跪像被拉走炼了钢铁。“群众感念岳飞的功绩,在原岳飞庙院内大殿前面又建了个小庙,里面只供奉了岳飞牌位。庙门上方刻有‘岳武穆祠’四个字,是我父亲写的。我当时十岁左右,用电工刀把这四个字刻了上去。”这座群众纪念岳飞的小庙,后来也被损毁了。

“岳武穆祠是为纪念抗金名将岳飞而建,后来遭遇战火,又历经废庙兴学等,消失在历史深处,实在可惜。”钱鸿章说,“附近的居民曾多次想重修岳武穆祠,以弘扬岳飞精神,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如今,原址上正在盖楼,看来在原地重修是不可能了。但是,大家都有这个情结,哪怕换个地方重建岳武穆祠也好。”

原岳武穆祠到底啥样

赵永胜从事文化研究工作二十余年,对岳飞和郾城大捷等相关历史非常感兴趣,不仅自费购买书籍研究,还将岳飞在漯河的历史遗存全部走访了一遍。在他的介绍下,岳武穆祠的模样在记者眼前逐渐清晰起来。

“忠义街的老名是火驹巷,明朝修建岳武穆祠后,改名为忠义街。忠义街南口有一座全木结构跨街牌坊,上书‘忠义坊’三个大字,是进出岳飞庙的南大门,又叫精忠门。忠义街北头是一个圆阁门,门外有一条南北大路直通岳武穆祠,路两边各有一个大水坑。进岳武穆祠首先过圆阁门,门内有一影壁墙,墙的前面跪着四个生铁铸像,分别为秦桧、秦桧之妻王氏、张俊、万俟卨。”赵永胜说。

影壁墙后边是岳武穆祠的正门,门上是木雕横匾“岳武穆祠”。正门装饰古香古色,门前有青石台阶,两旁分踞石雕雄狮,高大魁伟、体态逼真,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进大门是三间正殿,正门上方有一木匾,上书“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两侧有对联“武穆移吾祖,昔属并蒙存老岸;孑遗众子民,今复馨香荐新祠”。正殿是岳武穆祠的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约三丈。正殿敦重庄严,气势恢宏。面阔二十余米的大殿,单檐歇山、古朴庄重,是为思岳殿。

殿内有岳飞夫妻二人塑像。高大魁伟的岳飞端坐明间正中,高一丈有余,满面红润,双目远眺、炯炯有神,右手扶膝,左手握剑,头戴红缨帅盔,身披黄色战袍,臂露金甲,足履武靴。殿中两侧塑有岳飞八大将之立像,岳云、张宪、牛皋、汤怀、王贵、张显、张保、王横,个个栩栩如生,手持兵器,威风凛凛。殿中设有香案、香鼎,殿口抱柱上有一副楹联:“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东西两侧墙壁上画有岳飞大战金兀术的战斗场面和岳云用铜锤打死乌鸦太子的画面。殿前东西抱厦的粉白墙壁上有“岳母刺字”等岳飞成长故事壁画。

抱厦前立着明、清两代名人书写的石碑,多为来郾城祭拜岳飞的贤达名士瞻仰岳飞庙时的诗文佳作,还有一些则是历次重修岳飞庙的纪实。作者中有明、清两代名人,如:李实之、刘珏、何景明、王诰、武建邦、鲍瞻鲁、孙履嘉、王璋、赵嘉宾、唐敬斋、傅尔德、陈隽峰、赵遵律等。院中有几棵合抱的参天柏树,好似几位勇士威武地守在岳飞殿前,把院子衬托得肃穆雅静。

从两侧绕过屏风出后门便是二进院了,是三间岳母大殿,殿门上方匾书“精忠报国”四字。有岳母为岳飞刺字的雕像:中间有一位夫人雕像,此人便是岳母,右手拿一钢针躬身在岳飞背上刺字,下面是岳飞单腿跪下背向母亲,让其刺“精忠报国”四字。院中两厢也有画廊和碑林。

岳母殿的后院便是三进院了。主房是两层楼的天爷阁,内坐的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两尊神像。楼前面有东西偏房各三间。

岳飞庙前的两个水坑,很像开封龙亭前的潘、杨二湖,东浑西清,水坑南面的忠义街似龙亭大街。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填这两个坑,人们将岳飞庙里很多石碑都埋了进去。

据赵永胜研究,冯玉祥主政河南期间,在各地推行新政,废除卫役制,改设警察局,县长出门取消喝道,改坐轿为骑马;女子放足,男子剪发辫,禁烟禁毒,清剿土匪,破除迷信,捣毁神像,倡兴修水利。在破除迷信捣毁神像时,官兵把岳武穆祠里的塑像和神庙里的神像混为一谈扒掉了。

“岳飞在郾城抗金期间,写下了气贯长虹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千古传颂,熏陶了历代爱国志士,激励了无数热血男儿。岳飞的英雄壮举是华夏儿女爱国情怀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赵永胜表示。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全义 张丽霞 见习记者 李慧莹

统筹 王辉

审读 王俊方

相关阅读:

郾城大捷传青史 家国情怀贯古今——“岳飞与漯河”系列之一(上)

郾城大捷传青史 家国情怀贯古今——“岳飞与漯河”系列之一(下)

小商河上英名扬 忠烈浩气万古存——“岳飞与漯河”系列之二(上)

小商河上英名扬 忠烈浩气万古存——“岳飞与漯河”系列之二(下)

感受武穆遗风 展现非遗魅力——“岳飞与漯河”系列之三

从战刀到菜刀 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岳飞与漯河”系列之四

神秘太子墓 见证郾城大战——“岳飞与漯河”系列之五

村名背后的故事——“岳飞与漯河”系列之六

饮马湖畔故事多 岳飞精神传千古——“岳飞与漯河”系列之七

䩐勒桥停骖勒马 双忠祠忠义长存——“岳飞与漯河”系列之八

自古英雄受人敬 民间传说寄深情——“岳飞与漯河”系列之九(上)

自古英雄受人敬 民间传说寄深情——“岳飞与漯河”系列之九(下)

编辑:王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