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的岳飞画像、郾城大战场景再现……4月12日,记者在源汇区柳江一巷看到,岳飞主题文化墙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这条巷子文化墙上的内容全部和岳飞有关。”柳江社区党委书记位春梅说,“岳飞的爱国精神值得弘扬。希望通过主题文化墙让更多人了解岳飞。”
岳飞与他指挥的郾城大战,是历史长河中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在漯河的一些村庄留下了很多美丽传说。在源汇区,指挥寨、马夫张和挂刀营3个村庄的得名与岳飞有关。
“据说郾城大战时,岳飞大军的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后人为了纪念岳飞起了这个村名。”在源汇区空冢郭镇指挥寨村,村党支部书记王陆江介绍,听老人讲,以前村里还有寨墙,不过他记事儿时,已经没有寨墙了。
指挥寨村距郾城还有一段距离,且两地隔着河,岳飞为什么要在这里指挥作战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体现了岳飞高超的军事才能。
公元1140年,岳飞攻占郾城后,以此地为指挥中枢,大举分兵北上,直指北宋故都(现在的开封)。金兀术探知岳家军的指挥中枢——郾城空虚后,带领精锐骑兵1.5万人直扑郾城,10万步兵紧随其后。当时,岳飞指挥若定,命令将士从郾城后撤。金军探马把这一消息飞奔报至金兀术后,金兀术以为岳飞要逃跑,催促骑兵急进,日夜兼程,把10万步兵远远甩在了后面。
岳飞选择澧河南岸的一处村庄作为临时指挥部,就是今天的指挥寨村。这里距郾城不远不近,既可指挥骑兵发起突袭,又可以河流为屏障,避免被金军骑兵偷袭。
探知金兀术的骑兵进入郾城地界后,岳飞指挥岳家军骑兵从指挥寨出击迎敌,在郾城北面向金军发起猛烈攻击。金兀术以为岳家军已经向南退却,郾城已是空城,没料到岳家军骑兵突然出现在郾城北面,仓促应战。再加上金军长途驱驰,人困马乏,在岳家军骑兵的冲击下大败,死伤无数。郾城大战首战,岳家军大胜。
据《郾城县志》记载,指挥寨村原名“田楚庄”,公元1140年,岳飞在郾城西南“田楚庄”扎营指挥宋军大战金兀术,故“田楚庄”改名为“指挥寨”。
指挥寨村88岁的退休教师张贯春说,他小时候听老人讲过岳飞在村里安营扎寨的故事。不过,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村里的一些遗迹逐渐消失。
在指挥寨村东北方向2公里处,另有一个村庄的得名也与岳飞和郾城大战有关,就是马夫张村。
记者在源汇区干河陈街道马夫张村党群服务中心,见到了村委会副主任张彦奎。在他的带领下,记者在村中宣传栏上看到了该村历史沿革和村情简介,有这样的内容:宋朝时,该村多张姓,又因村小,始名“小张庄”。据传,岳飞在郾城大战金兀术时,曾住在小张庄,因其马夫死后葬于此地,更名“马夫张”。马夫张村原址在村西300米处,岳飞抗金后迁现址。
张彦奎告诉记者,村民为了纪念这位马夫,将村名更为“马夫张”。一些村民表示,他们听说过这个故事。村子和岳飞有关,他们很自豪,希望这个故事能够长久流传下去。
马夫张村西北方向3公里处的沙河南岸,还有一个村庄因岳飞得名,是挂刀营村。
据《郾城县志》记载,公元1140年,岳飞率军抵抗金兵,驻扎于此,为严明军纪,在村西一棵大杨树上挂佩刀一把,提出“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违令者斩”。部下谨遵其令,秋毫无犯,当地百姓纷纷欢迎岳家军。岳家军精诚团结,战胜了金兀术的精锐部队,取得了流传后世的“郾城大捷”,留下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千古佳话。后来,村里的百姓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就把村名改为“挂刀营”。
“村里有座岳飞庙,我小时候就在那里上学。”今年58岁的挂刀营村党支部书记宁国贤告诉记者,那时候村里没有空出来的房子,岳飞庙就当作教室用。岳飞庙建在高台之上,离地1.5米,1975年发大水时,水都淹不到。当时的岳飞庙有3间堂屋,两边有配房,全部用青砖砌成,可惜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扒掉了。小时候,他听老人讲,岳飞当年挂刀的那棵大杨树6个人环抱都围不住,树干已经空心,里面长了很多野草,小孩子很喜欢在里面捉迷藏。20世纪60年代“破四旧”时,那棵大树被人烧了。
记者了解到,安置房小区挂刀营新苑建成后,村里计划在小区中心广场上建一座岳飞亭和一座村史馆。
“庙的外观我还有印象。我们准备制作一个岳飞庙模型,放在村史馆内。”宁国贤说,他们还要在村史馆内仿制一棵岳飞挂刀的大树。
历史的烟尘滚滚,湮没了英雄的足迹。郾城大战虽距今已有800多年,但这些村庄因岳飞而得名,也随着郾城大战青史留名。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丽霞 见习记者 李慧莹
统筹 王辉
审读 王俊方
相关阅读:
郾城大捷传青史 家国情怀贯古今——“岳飞与漯河”系列之一(上)
郾城大捷传青史 家国情怀贯古今——“岳飞与漯河”系列之一(下)
小商河上英名扬 忠烈浩气万古存——“岳飞与漯河”系列之二(上)
小商河上英名扬 忠烈浩气万古存——“岳飞与漯河”系列之二(下)